生产疫苗玻璃瓶比生产疫苗更难吗?寻找真相并不容易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认为,生产疫苗玻璃瓶看来确实比生产疫苗还难。想想真够窝心啊,前段时间天天盼着疫苗啥时候出来,现在好了,疫苗眼看着要出来了,却又冒出个玻璃危机。

不过,很多事情是这样:
如果你先预设一个观点,然后努力去为这个观点查找正面证据的话,你往往能找到很多证据,加强你对这个观点的信念。但如果你不预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而努力去查找正反面证据的话,你往往能得到更全面客观的看法。
我在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后,发现唯一能确认的一个事实是:对疫苗玻璃瓶产能短缺的担忧是一个事实。但并不能由此就推导出,当疫苗正式研制成功后,玻璃瓶就一定会不够用这个观点。这就像我们现在担心明年粮食会不够吃,于是就开始深挖洞、广积粮,但深挖洞、广积粮这个行为却不能作为明年粮食肯定会不够吃的证据。
我们先来看几个反面观点的证据:
2020 年 5 月 17 日,北京日报旗下的京报网发的新闻标题是:《疫苗瓶可年产80亿支以上,我国新冠疫苗生产无“瓶颈” 》[6]。新闻中说:针对疫苗玻璃瓶面临严重不足的问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给出权威回应,明确表示我国疫苗瓶年产量至少可达 80 亿支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新冠疫苗的生产需求。疫苗瓶生产企业目前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和产能基础,只要新冠疫苗研发成功,确定了包装产品的形式和规格型号,疫苗瓶生产企业可以迅速释放产能,持续有序地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在这个问题上的回应,我认为信源等级是很高的。
再比如,环球时报英文版 6 月 23 日的新闻标题是:《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可以打破疫苗瓶的瓶颈》[7] 。
就我上面所举的正反二面观点的证据来看,似乎是势均力敌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真相查到这里,其实还并没有找到。我还需要继续深入去了解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和行业现状,才能最终给大家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
咱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小小的疫苗玻璃瓶和普通的玻璃瓶到底有什么不同。别看一个小小的药瓶子,如果深入了解的话,里面的门道还真的是不少。在查阅了我国以及欧盟、美国的相关行业标准的资料后,我大致弄清楚了有关药瓶的基本知识。
在医药领域使用的玻璃瓶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在行业中一般称为 1 型、2 型、3 型、4 型,数字越小的型号,品质也越高。从原材料的角度来说,1 型玻璃用的材料叫“硼硅”,顾名思义,就是含有硼元素和硅元素,因此也叫硼硅玻璃。2、3、4 型玻璃用的材料都是“钠钙硅酸盐”。
1 型玻璃是品质最高的,根据硼含量的多少,它又可以分为高硼硅、中硼硅和低硼硅玻璃三种。这其中,中硼硅玻璃又是 1 型玻璃中最好的。它的好,对于药物制剂来说,体现在高抗热冲击性能和高耐水解性能。通俗地说,就是疫苗放在里面保质期会更长,更不容易坏。
在国际上,疫苗制剂的首选存放容器就是中硼硅玻璃瓶,我们在一开始给大家念的那些国际新闻中,提到的短缺的玻璃瓶其实都是特指这种中硼硅玻璃瓶。因为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比如欧盟、美国等,装疫苗的玻璃瓶,强制要求这种最高品质的中硼硅玻璃瓶。或者说,在正常情况下,中硼硅玻璃瓶是装疫苗的首选、默认值。
发表回复